服装加工之织带知识(上)
织带的”前世今生”
织带实质上是由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的辅料物品。现代生产的织带明目繁多,功能各异,被广泛用于服装加工业、鞋材业、箱包业、等等产业部门。上世纪30年代,织带都是靠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最为原始的材料为棉线、麻线等农家纺织线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用于制作织带的原料品种相对增加了许多,例如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等,在制作的织带的一条龙生产线上先后形成了三大类工艺技术,机织、编结、针织这三大类工艺技术。而织物的结构也不是千遍一律,可分为很多种类型,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以及其他。
织带的“革命之路”
一、机织(梭织)
织布机制作织带的最基本工序就是经纬交织。所谓经纬交织就是并捻后的纱线经过整理经做成筒子(盘头),将纬纱摇成纡子,在织机上织带。这种制作手法在上世界30年代最为流行,也是支撑产业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方式,当时为手工拉动木织机,铁木织机进行织带。到了60年代初,用1511织机改装成织带机,采取机动的形式进行织带制止,现在此种方法现仍广泛在一些城镇小作坊使用。这种织带机因其带子跨度小,织造方式也有别于“前辈”,有单条、双条、数十条等等,有单层,也有双层。
到了1967年,当时以行业工人为主体的无梭织带研究小组,在总结经验及其运用新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测试,成功地设计、制造出一种高速单条无梭织带机(这就是现代织布机最初的样子),此织布机实现织带不用梭,工序大大缩短,而且机器小巧玲珑,占据的面积不多,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其劳动生产率提高,此次织布机的诞生,在中国织布工艺创造了历史。
后来到了70年代,带子连续染色整烫机的制作成功,及其得到广泛的推广。有色带子的加工也跨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先染后织的传统工艺,慢慢发展到先织后染,先织后漂,整烫后处理连续化。织带技术进入机械化大生产的行列。一直到80年代初,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很多国外的高新织布技术及其机器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例如瑞士、意大利、联邦德国等国家的高速无梭织带机,整烫联合机,包缠线机,整经机引入得最为明显,国外技术的引进很多程度上拉动了中国织带技术向全新的发展阶段迈进。
1979年,国内第一代SD9-9型橡胶锭带测试成功,并随之投入使用,胶锭带产品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历史。在此基础上,1980年又研制出SD-81A,B两种型号的橡胶锭带机,其具有软、轻、薄、牢、伸长小等等特点、而且操作时冲击力相对小很多,接头短而平整的。后来又经两年多时间开展调研、组织试制,织带产品质量达到QC49-92和TL-VW470标准。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万事博服装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暨安全生产责任会议
- 万事博服装:品质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 万事博服装制造业智能制造诊断,推进两化融合进程
- 适合小婴儿的服装 千万不要错过
- 万事博服装:满月到一岁间的宝宝如何挑衣服
- I WISH KIDS设计:爱宝宝,从心开始
- 万事博服装品牌I WISH KIDS3月8日上线
- 万事博服装举办新员工入职培训
- 万事博服装:如何选择婴幼儿服装
- 万事博服装:优质的婴幼儿服装怎样购买?